「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國土空間治理」 研討會在南京舉行-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

k8凯发(中国)

學校主頁 設為k8凯发(中国) 加入收藏 中荷兩國移民群體城市住房問題研究
新聞動態
綜合新聞

「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國土空間治理」 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發表日期:2023-10-19  作者:  點擊:[]

       2023年10月15日,由《中國土地科研》編輯部聯合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農村土地資源利用與整治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辦,南京農業大學公共(土地)管理學院承辦,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地政研究中心、重點領域國土空間治理專業建設虛擬教研室、中國農村开展學會鄉村規劃專委會、江蘇自然資源智庫、自然資源部海岸帶開發與保護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土地學會青年委員會協辦的「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國土空間治理」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會議旨在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實現路徑,進一步建立完善新時代國土空間治理理論方法體系。


合影留念

曲福田    致辭

       江蘇省社科聯主席、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院長曲福田在致辭中指出,國土空間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系統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戰略和政策體系,這為空間治理提出新的目標和新的要求。從中國式現代化到國土空間治理,至少需要思考以下問題:一是如何提高空間組織效率;二是空間治理如何服務於區域和城鄉協調均衡开展;三是如何以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助推高質量开展。曲福田同時指出,當前國土空間治理研究需要在以下方面繼續加強:一是要實現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是要探索中國式國土空間治理的有效模式和理論邏輯;三是要重視區域性和流域性國土空間治理體系的創新問題。

劉營軍    致辭

       南京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書記劉營軍在致辭中提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闡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對有助于綠色开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論斷、新舉措、新要求。當前生態保護、糧食安全、經濟开展等問題是國際與國內面臨的共同挑戰,高質量开展與高水平保護是促進可持續开展的重要路徑。國土空間治理能有效緩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資源環境緊約束矛盾,對實現高質量开展具有重大意義。他希望各位專家、學者能持续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和才智,為有助于我國國土空間治理水平貢獻力量。同時也希望顺利获得這次研討會加強各高校、科研组织以及相關部門之間的研讨與合作,共同推進國土空間治理研究與實踐的成果創新。

陳小卉    致辭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總規劃師陳小卉在致辭中指出,建立全國統一責權清晰、科研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整體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以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助推高質量开展,是有助于國家戰略有效實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自然資源部門立足發揮體制優勢、數據優勢、技術優勢,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貫穿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管理實施全過程各環節,有助于國土空間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的整體提升。陳小卉提出:一是要持續深化多規合一,不斷完善國土空間治理體系;二是要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格局;三是要加快推進規劃的數碼化轉型,不斷提升國土空間治理的效能,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引領作用。

       開幕式由農村土地資源利用與整治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歐名豪主持。


歐名豪    開幕式主持

       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與高質量空間治理內在邏輯、高質量區域經濟佈局、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農業空間治理與農業現代化、生態空間治理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城鎮空間治理與高質量开展、國土空間體系與高質量开展、國土空間規劃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重要議題,來自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研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浙大城市學院、南京農業大學、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等科研院所、高校、智庫和事業單位的十餘位專家學者齊聚南京薈萃一堂,進行了深入的學術探討,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學術盛宴。

       主旨報告第一階段由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馮淑怡教授主持。

馮淑怡    第一階段主持

林   堅

       北京大學教授林堅報告題目為《國土空間體系與高質量开展》,從國土空間體系的提出及思考切入點、認識國土空間的「高質量开展」、構建高質量开展的國土空間體系三方面展開,深入探討了當前國土空間體系提出的背景、國土空間的雙重特性、高質量开展的空間規劃改革等內容。同時,以高質量的國土空間體系為目標提出要完善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实行「區域-要素」統籌,描繪國土空間开展藍圖等重要論斷。最後,林堅教授以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的探索為例,介紹了基於高質量开展導向的規劃編制思路與技術路線,構建涵括農業、生態、城鎮、海洋等空間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既具有深度又具有廣度的闡述為召开國土空間規劃研究给予了很好的啟發。

黃賢金

       南京大學黃賢金教授報告題目為《自然資源產權改革與國土空間協同治理——排水權及其實現機制》,闡明了治水能力是國土空間治理的重要內涵,從排水權多層次特徵、排水權有償使用制度、城市排水能力占補平衡等方面分析國內外經驗啟示。以秦淮河流域為例,指出其日益嚴峻的洪澇災害、下游(南京)行洪能力持續喪失等問題,分析其主要矛盾,最後創新性的提出以排水權交易機制協同流域及城市人水關係、以排水權設置評估與有償使用制度為抓手優化城鄉空間治理、以排水權機制探索踐行「四水四定」等實現機制。

陳   雯

       中國科研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陳雯的報告題目是《都市圈規劃與高質量國土空間治理》,第一时间從都市圈和國土空間治理內涵出發,探討了規劃與治理的關係,闡述如何理解都市圈規劃與高質量國土空間治理。陳雯研究員指出,都市圈空間應該有空間分區、重點空間協同和空間合作幾個維度,相比一般國土空間規劃更關注空間開發和保護分工與空間調整優化合作,需要關注跨界地區的協調優化。都市圈空間管治協同最重要的是要面對行政區邊界的障礙治理,需要加強跨界空間協同、協商和共治。

郭   傑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教授郭傑報告題目為《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理論內涵、制度變遷與治理路徑》,闡述了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理論內涵、體系構建和機制探索。基於「管制緣起-管制優勢-管制失靈-管制創新」邏輯思路,提出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內涵,並從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演進歷程、內涵和轉型機制提出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治理路徑。從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構建思路出發,指出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治理目標是全域全要素全過程的,包括高質量產業佈局、格局優化、制度規範和利益協同等核心內容。最後以江蘇生省為例,介紹了高質量國土空間產業和空間佈局理論與實踐,構建包含農業、城鎮和生態空間分區分級分類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規範,並探索了以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為載體的區域利益協同機制。

       報告第二階段由自然資源部海岸帶開發與保護重點實驗室主任沈春竹主持。

沈春竹    第二階段主持

彭   建

       北京大學教授彭建的報告題目為《流域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從生態修復的开展與演進開始,詳細介紹了流域生態修復的理論內涵、實現路徑、开展情景。第一时间介紹了生態修復在國際上的演進歷程,總結了我國生態修復從單要素極大化治理目標走向全域、全要素、全過程的多目標協同最優過程。其次介紹了區域間的生態協同治理,提出了在流域生態修復中需要處理好的三對關係。然後介紹了當前流域生態修復的途徑,強調要從全生命周期視角下召开實施監測,在關鍵區位上召开適應性的管理調節。最後,強調如何使國土空間規劃更可持續以及使規劃自適應、自調節、本地化。


張京祥

       南京大學教授張京祥的報告題目《高品質規劃城鄉格局引領高質量开展》,其從中國城鎮化快速开展大背景出發,針對我國面臨的各種嚴峻挑戰和「中國式現代化」約束下的高質量开展需要,提出了高品質規劃的理念。從尊重規律的科研規劃、戰略引領的前瞻規劃、主動應變的彈性規劃、以人為本的溫度規劃、價值提升的活力規劃五方面闡述了高品質規劃的理論內涵,並提出高品質規劃的核心是尊重規律,以人為本。針對當前我國各地空間規劃設計中存在的重理性主義和現實主義,而忽略理想主義的情況,張京祥教授指出,一個成功的、高品質的國土空間規劃,必然也必須是理想主義、理性主義、現實主義的有機結合。


岳文澤

       浙江大學岳文澤教授報告題目為《空間規劃的治理轉向:浙江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例》,其指出國土空間開發面臨着傳統开展模式難以持續的問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成為新時代的新使命。使命的落實需要貫徹「兩統一」職責,規劃戰略上做出價值判斷、邏輯判斷和趨勢判斷。然後着重闡述了浙江省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中的探索,指出統籌全域綜合整治需要兼顧多維目標,功能跨界打通促進要素流動和優勢互補,機制扁平一體破解規劃落地的機制困境的三大路徑。

龔   健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龔健教授的報告題目為《國土空間格局優化情景分析:理論與方法》,報告指出當前中國可持續國土空間开展沒有現成路徑,必然要求發揮中國式現代化對國土空間格局優化的引領作用,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龔健教授認為,面向新時代高質量开展的新要求,統籌協調糧食安全、生態保護和區域开展的矛盾衝突是提升國土空間治理效能的重大現實需求;在具體研究中,亟需解決國土空間優化與管控等關鍵問題,顺利获得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的優化情景分析,挖掘國土空間格局演化規律與形成機理,構建耦合自然地理、社會經濟和政策驅動因素的空間優化模型,依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技術方法,模擬未來國土空間變化趨勢及社會生態風險,形成多情景國土空間格局優化方案,支撐國土空間治理決策和能力提升。

       報告第三階段由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農村土地資源利用與整治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歐維新主持。

歐維新    第三階段主持

李裕瑞

       中國科研院地理科研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李裕瑞在其報告《人口流失型鄉村的轉型开展》中,第一时间介紹了相對成功型村域轉型的階段過程、开展的關鍵機制,強調了能人帶動和集體行動對鄉村开展的重要作用。然後,從全國、省級、縣域和鄉鎮等多尺度介紹了當前鄉村人口變化的時空格局,指出鄉村人口減少已經成為需要密切關注的重要問題。緊接着,基於全球數據和國內外文獻,分析了全球鄉村人口減少的普遍性、鄉村人口流失帶來的挑戰性,同時也指出人口流失可能給鄉村开展帶來新機遇,並例舉了從「空心村」到「億元村」的多個典型案例。李裕瑞研究員認為應當從鄉村地域系統的理論視角,系統地理解和認識鄉村及其動態性,鄉村开展的核心是增強鄉村地域系統的開放性,從人、地、業、財等角度引入有效的負熵流。最後,在梳理典型國家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從合理劃分縣域村莊類型、統籌推進城鄉空間治理、有序召开鄉村建設行動、因地制宜开展鄉村產業等方面提出了應對鄉村人口減少的科研路徑。

鮑海君

       浙大城市學院教授鮑海君報告題目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共同富裕》,以「以人為本」理念、可持續开展、系統論和區域協調开展為理論依據,分析土地整治「農地整治-土地綜合整治-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演變過程,明確了不同階段土地整治重點任務與核心目標,深入剖析了共同富裕與土地整治的關係,提出了統合治理、協同治理、智慧治理的邏輯為主線,城鄉地域系統「人-地-權-業-技-管」等六大要素整治優化的理論框架,以促進开展性、共享性、可持續性水平提升,最終有助于共同富裕。最後,總結了浙江省依託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促進生態產業化經營、開發生態產品、創新跨區域生態補償等方面的實踐探索,闡述了土地整治賦能共同富裕的關鍵內容。

方   愷

       浙江大學方愷教授的報告題目為《面對「雙碳」目標的區域協同排放》,其指出我國碳排放管控存在區域間減排責任不明晰及區域間減排政策缺少協同等問題,要有助于區域協同減排機制的構建,第一时间要從全國省區市級打破現在的行政壁壘,構建一種具有文化行政邊界的區域性和減排的空間治理體系。其次需要構建一個跨开展維度,打通區域協同減排的要素體系。最後需要從多主體協作的實踐,統合社會、市場、政府以及法律等不同的保障體系,構建一個跨治理主體的區域協同減排的行動體系。

趙雲泰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趙雲泰博士的報告題目為《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技術要點與思考》,其介紹了《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技術規程》的編制背景與過程,強調規劃編制過程應尊重自然規律和地域格局,深化雙評價、雙評估和關鍵要素的基礎研究,突出問題導向;同時需聚焦目標導向,圍繞中央有關國土空間的重大戰略,明確規劃頂層設計和總體要求;然後需要從任務導向構建國土空間保護的總體格局,並實施分類空間優化、基礎智能體系構建等空間戰略。強調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的協調性體現在區域協調、功能協調、要素協調、權責協調和編管協調五方面,未來需進一步完善理論基礎和技術方法。

田志強

       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所長田志強的報告題目為《國土空間規劃傳導管控》,其指出多規合一五級三類四體系的國土空間規劃,不同層級規劃空間表達各有重點。國家和省級層面為引領性規劃,主要表達宏觀戰略意圖,編制主體功能政策分區;市縣級層面以自然邊界、線性工程、村級行政界線為邊界進行規劃分區;鄉鎮層面規劃達到圖斑尺度。其次他強調主體功能區戰略的核心是立足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揮比較優勢,引導資源要素合理配置,包含戰略、分區、政策,介紹了「3+N」分區新方案。最後,他指出現有國土空間規劃的傳導路徑、目標、指標等仍有待明確,需要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加強多部門聯合,從總體規劃到專項規劃形成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並探索其共享使用路徑。

王慶日    會議總結

       自由討論階段由《中國土地科研》執行主編王慶日主持,相關學者圍繞「面向中國式現代化國土空間治理」進行了充分的研討。江蘇省土地勘測規劃院地政室主任卜心國強調了野外觀測服務國土空間治理的重要性。南京師範大學王亞華提出三區三線管制下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管控需重視利益協調機制。中國科研院地理科研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李裕瑞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仍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現實難題,如何有效保障鄉村振興中的合理用地需求尤為迫切。南京農業大學諸培新教授指出規劃實施應更多的發揮市場和公眾參與的作用。南京農業大學劉紅光教授認為農田面源污染治理在城鄉融合开展需要重點關注。南京農業大學歐維新教授指出高質量國土空間治理需要應對政策不斷更新的現實難題。南京農業大學姜朋輝教授指出規劃編制和管理要關注前沿技術方法。最後,王主編對本次研討會作了總結點評,指出高質量的國土空間治理強調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需重視多尺度、跨學科研究,需要兼顧制度創新和科研技術方法應用,需要系統探討「調查-權益-規劃-管制-保護-利用-修復-執法」全流程的國土空間治理的邏輯閉環。

       本次會議匯聚國內知名專家學者智慧,深入召开「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國土空間治理」理論實踐探討,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开展,持续為高質量國土空間治理建言獻策。








上一條:我院舉辦海陸統籌與海岸帶國土空間开展智庫沙龍
下一條:研究院專家承擔2項江蘇省鄉村振興局鄉村振興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