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釐清人—地—業關係是揭示國土空間格局演變地域異質性規律的理論基礎。在探討貿易—經濟—人口系統對邊境地區國土空間格局演變區域差異作用機制的基礎上,以中越邊境帶廣西段和雲南段為例,運用轉移圖譜和標準差橢圓模型分析城鎮、農業、生態空間演變特徵,並利用泰爾指數測度貿易、經濟和人口因素對其區域差異的影響程度。結果表明:(1)中越邊境帶國土空間格局演變存在先慢後快的時序化差異,廣西段變化速度呈先減後增的「U」型演化特徵,雲南段呈急劇探底後加速回升的「V」型變化過程。(2)中越邊境帶國土空間格局演變響應地區开展系統具有本地化差異,抵邊地區農業、生態空間頻繁轉為城鎮空間,非抵邊地區農業空間與生態空間互競加快。(3)中越邊境帶國土空間格局演變存在西北急東南緩的空間化差異,城鎮、農業空間的重心位置西移北進,生態空間重心位置由東南偏西北移動,雲南段國土空間格局演變強度高於廣西段。(4)貿易—經濟—人口系統對中越邊境帶國土空間格局演變區域差異的影響逐漸減弱,貿易子系統對國土空間格局演變的擾動程度高於經濟和人口子系統。邊境貿易、經濟开展和人口分佈塑造邊境地區國土空間格局演變的時序、本地和空間差異化特徵,調控邊境貿易對國土空間的影響是紓緩邊境地區空間衝突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國土空間;「三區空間」;區域差異;人地系統;邊境地區;中越邊境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