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樹高、諸培新、陸汝成、陳昌玲、畢佳港、羅金玲:長江經濟帶國土空間格局與功能演變的時空特徵和響應過程-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

    k8凯发(中国)

    歡迎訪問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
    學校主頁 設為k8凯发(中国) 加入收藏 中荷兩國移民群體城市住房問題研究
    期刊論文
    期刊論文

    林樹高、諸培新、陸汝成、陳昌玲、畢佳港、羅金玲:長江經濟帶國土空間格局與功能演變的時空特徵和響應過程

    發表日期:2024-03-12  作者:  點擊:[]

           摘   要:揭示國土空間格局與功能演變的內在機制對緩解國土空間衝突具有現實意義。在探討國土空間格局與功能交互機制的基礎上,採用地學圖譜、核密度估計等模型分析2000—2020年長江經濟帶國土空間格局與功能演變的時空特徵,藉助雙變量空間自相關模型識別國土空間格局與功能演變的響應過程。結果表明:1)長江經濟帶20年內城鎮空間擴張29559.54km2,迫使農業空間與生態空間分別減少25162.63km2、3268.36km2,農業空間與生態空間互換及其內部結構重組主導國土空間格局演變過程,國土空間格局演變速度呈現上游快於中游快於下游的地域分異規律。2)長江經濟帶城鎮、農業和生態功能均值分別由0.129、0.287、0.646提升至0.343、0.456、0.698,中、下游地區國土空間功能开展由城鎮功能拉動、農業功能有助于,上游地區國土空間功能开展由生態功能主導、農業功能抬升,國土空間功能演變強度具有下游高於中游高於上游的區域差異特徵。3)國土空間格局與功能演變具有雙向非線性響應關係,城鎮空間擴張與其功能擴容呈現「雙增」的空間正相關性,農業、生態空間收縮與其功能提質呈現「一減一增」的空間負相關性,上、下游國土空間格局與功能演變的響應程度較高,中游地區因面臨上游地區城鎮、農業功能的虹吸效應和下游地區生態功能的溢出效應,響應程度較低。應以國土空間功能提質、增效、擴容為導向,形成互補、融合、協調的城鎮空間開發、農業空間保護、生態空間修復的國土空間格局,促進長江經濟帶可持續均衡开展。

           關鍵詞:國土空間;"三區空間";格局演變;功能演變;響應過程;長江經濟帶






    上一條:談林沂、郭貫成、唐鵬、王俊龍、孫昊:生計資本對農戶宅基地退出意願的影響——基於水平和結構的雙重視角
    下一條:楊黎敏、王坤鵬、易家林、郭傑、歐名豪:耦合生態系統服務的社會生態風險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