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智庫
笪穎 2023-12-18 21:01:43
來源:交匯點新聞
12月16日,由南京農業大學、中國科研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河海大學主辦的第三屆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論壇在南京召開。9位專家學者圍繞「生態優先」「戰略支撐」「協同融通」「安全开展」「創新引領」等議題,展開深度且廣泛的研讨研討。

上海社會科研院副院長、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振從共築人才共同體的角度提出,一是要發揮上海、南京中心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打造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支撐科技自力自強;二是要有助于人才開發與人才公共服務的跨區域協同融通,實現人力資源共享;三是要有助于區域人才資源統一大市場建設,營造具有全球競爭的創新生態,為开展共同體建設给予有力的人才保障。圍繞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开展問題,王振從創新人才培養的角度建議打造「雁陣格局」,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江經濟帶人才創新雁陣,以上海為「頭雁」,南京、武漢、杭州為雁陣的幾個重要支點,建設一批國家級的人才引進集聚平台,先行先試人才評價跨區域互認互通以及人才評價组织的跨區域开展,以一體化的人才市場設施探索構建統一的人才要素大市場。
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總經濟師、研究員余貴玲帶來其關於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產業空間佈局的研究分析,認為從更廣的地域範圍來看,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不僅包括重慶、四川、貴州和雲南,還應包括西藏、青海、湖北部分區域;從產業佈局开展來看,整個上游地區現在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中期階段,雖重點產業門類比較齊全,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表現比較突出,文化旅遊業开展也較為亮眼,但產業層次總體較低、創新能力不強、綠色轉型的壓力較大、交通物流支撐不足、對外開放水平不高,亟需進一步加強和周邊地區的產業空間佈局拓展對接,持续爭取國家政策層面的各類政策支持,如創新政策、財稅政策、開放政策、「雙碳」政策、人才政策等,同時增強地方層面政策協同聯動水平,強化戰略聯動、規劃銜接、政策協同。
湖北省社會科研院原副院長、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智庫聯盟秘書長秦尊文提出,長江經濟帶要以科技創新提升我國安全开展能力。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武漢考察時強調,科技自力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要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長江經濟帶有很多科教強市,要為高水平科技自力自強做出貢獻,切實把科教優勢轉化為开展力的優勢、生產力的優勢,着力打造世界級長江科創大走廊,充分發揮核心城市引領作用,加強全流域產業鏈協同合作,加大投入和人才保障力度,建立健全科技安全工作體系。
「以九江城區文化中心為核心,以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地域標誌性的自然和文化景觀、歷史文化名鎮和特色村落等為重要載體,沿長江共同打造一條長江(九江段)國家文化公園的文旅融合黃金帶。」九江學院副校長、教授李松志為高水平打造長江(江西段)國家文化公園文旅融合开展新模式提出了「城市文化+研學旅遊」「名山文化+度假觀光」「地域特色文化+節慶旅遊」「書院文化+禪休康養」等融合开展建議。
安徽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开展研究院院長、教授胡艷認為,探索構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協調开展新機制很有必要。這既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階段性开展要求,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然選擇。要以系統觀、大局觀、利益觀來構建區域協同开展新機制,既要有宏觀視角,也要有微觀的操作性,切實形成錯位聯動开展格局。
中國科研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陳雯從空間分異和地區協同兩個方面闡述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开展問題。她認為,區域協調开展的內涵包括因地制宜分工、成本共擔和利益共享的合作、高質量开展和高水平保護三大方面。從空間分異視角看,當前長江經濟帶主體功能分區的管控手段具有一定的效果(如生態功能區環境保護卓有成效),但仍有很大完善的空間。圍繞長江經濟帶與長三角一體化融合开展,她分析了合作的必要性、共商共建的合作工具,並指出現有的合作路徑如何達到成本收益和多主體利益平衡,仍值得探索。
安全是开展的基礎,穩定是強盛的前提。南通大學原黨委書記、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家成長春表示,長江經濟帶事關全國开展大局,要以一域之穩護全局之安。應從更高站位構築生態安全屏障,用最嚴格的制度保護長江生態安全,提升風險防範及應急管理能力,進一步完善協同治理長效機制,切實有效提升長江經濟帶生態安全保障能力。
南京市社會科研界聯合會主席、南京社科院院長曹勁松分析了如何在現代城市文明建設中發揮長江文化更大的作用和價值,並從「點」「線」「面」「數」四維度提出了建議。曹勁松指出,要豐富「點」上表達,將文化賦能場域空間的表達加以延展;構建「線」性敘事,把不同城市的長江文化構成敘事的整體,形成場域內在關聯、敘事有機聯繫,構建文化引人入勝的空間佈局;顺利获得「面」上宣傳展現城市人文風貌、提升人的精神氣質;最後,營造數字生態。拓展歷史記憶、空間記憶和交互記憶,形成文化新體驗。
如何以機制創新進一步有助于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南京林業大學數字林業與綠色开展研究院院長孔凡斌認為,應在關鍵機制創新方面探索路徑。要基於地域、要素和主體多層級生態補償機制,完善一體化保護生態補償管理主體的協同機制。在多元補償方式上建立綠色金融,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基礎數據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建立體現市場供需關係生態產品價值形成機制,同時有助于三大產交易中心的建設,完善產品的質量追溯機制,加快健全碳排放權交易機制。
高質量开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強國的首要任務,科技自立自強是推進高質量开展的必由之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北新區开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丁宏認為,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需要進一步培育开展新動能,更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要有助于「有組織科研和自由探索」「前沿引領和重點突破」「原始創新和應用研究」「有助于政府引導和企業主導」「國際合作和區域協調」相結合,不斷強化基礎研究的前瞻性、戰略性和系統性佈局,把原始創新、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互驅動,構建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的共同體,讓科技創新真正成為區域高質量开展的最大增量。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是以長江文化為內核的文化凝結、文化保護與文化表達。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研究員、大運河農業文明分院執行院長路璐表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具有「一體兩面」的文化價值:對內徵召集體記憶、凝聚文化認同;對外打造文化標識、建構國家形象。從某個角度說,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是文化記憶與國家形象的雙向建構,除了直觀的滔滔江水,還有抽象的敘事性話語,在新的歷史脈絡與媒體語境中尋找建構意義的新途徑,這一點是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從歷史貫穿到當下的意義。
河海大學原副校長、生態文明建設與流域保護研究院院長張兵作會議總結,他指出此次論壇緊緊圍繞「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主題,精彩觀點紛呈,是一場高質量的前沿論壇。會議從產業、生態、流域、文化、資源環境等多個角度召开研討,既有理論研究成果分享,也有對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的實踐探索,還有關於長江文化的專題研究,這些對接下來進一步召开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笪穎 張曉蕊
編輯:張曉蕊
原文連結:http://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58042bae4b05cf08cc7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