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數碼化浪潮蓬勃興起,數據已然成為有助于各領域變革與創新的關鍵力量。智庫作為给予戰略研究與決策諮詢的重要组织,如何藉助數據驅動實現轉型升級、提升影響力和服務效能,是各智庫组织和相關從業人員亟待深入探討的核心議題。
12月23日,聚焦「數據驅動新型智庫建設」主題,2024年第六期江蘇智庫沙龍在南京舉行。近60位省內外智庫專家、學者應邀就「如何有助于數智結合,賦能新型智庫高質量开展」展開研讨研討。

南京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劉營軍介紹了學校緊扣「四個面向」,堅持將智庫建設作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开展、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工作,持续統籌資源、整合力量,有助于高校智庫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的相關做法。他表示,本次活動承辦方——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自2020年创建以來,主動圍繞長江經濟帶等重大國家戰略實施,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助于高質量开展走在前列中事關可持續开展的戰略問題和重大政策問題進行研究,以科研諮詢支撐科研決策、引領科研开展,形成了一系列標誌性的研究成果,為有助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服務「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貢獻了南農力量。

在邁向大數據時代的當下,如何利用大數據思維和大數據技術提升智庫的資政啟民功能、破解改革开展穩定難題,是當下智庫建設不可迴避的焦點議程。對此,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劉西忠提出,數據是智庫思想生產的原料,數據驅動是智庫生產和運營的工藝流程。在信息化和人工智能不斷开展的當下,要以大數據支撐科研諮詢研究,以數碼化賦能江蘇新型智庫建設,就要大力強化智庫建設的大數據思維,更加精準地把握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為決策部門给予更加科研、客觀的決策建議,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來提升研究能力和決策支持水平;大力有助于新型智庫數據化人才團隊建設,要引進或培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專門人才,提升智庫團隊的數據素養和數據能力;大力有助于新型智庫的數據庫建設,及時將專家產出的各類研究成果進行數據化處理,精心打造具有獨特優勢的專題數據庫和專家數據庫;大力有助于智庫研究和大數據相向而行,有助于「大數據+中數據+小數據」的有機結合,日積月累建立形成自有信息庫、數據庫、案例庫、人才庫,生產出高質量的智庫產品,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江蘇省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首席專家沈和聚焦「從國家戰略高度把握髮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義」和「從深化改革視角謀劃开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舉措」兩個視角,作《江蘇建設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需要智庫深入研究的若干問題》主旨分享。他認為,新質生產力是改革命題。對江蘇而言,一是要因地制宜开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二是要因勢利導打造數智競爭力創新高地。以健全體制機制為強大動力,在建設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中形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开展」「釋放新質生產要素乘數效應」「構築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建立新型生產關係引領創新」五大新優勢,在有助于生產關係深刻變革中,形成一批世界級創新主體集群、世界級前沿技術集群、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世界級創新城市集群和世界級標準法規集群。

「虛實融合、數字孿生已開始改變決策模式!」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孫建軍帶來《數智時代的智庫研究思考》。他提出,智庫正在進入「領域建構」階段,智庫研究也從以人為核心,开展到以系統為核心,再到以「數智+人」為核心。數據積累是智庫研究品質的重要保障,智庫研究是數據分析的重要出口。數據積累與智庫研究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一方面,智庫研究應主動加強數據積累,並有助于自身特色數據資源建設,形成數據化資產;另一方面,大數據研究應持续向智庫服務,有助于數據資源的快速轉化應用與價值傳播。大數據新時代,數智型智庫的研究範式構建,應充分吸收數智時代技術和算法主導邏輯下的智能感知、協同分析、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新技術和方法,將智能、交互、自動、自適應、演化疊代等技術元素嵌入和融入整個智庫分析流程之中,有助于科研決策、智慧決策、循證決策。

在主題發言環節,中國科研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江蘇蘇科創新戰略研究院理事長陳雯分享了「AI 助力生產力佈局研究」的相關探索經驗。如,以可視化平台與分析系統的搭建,助力城市空間動態分析、企業進入退出與經濟韌性研究、新能源產業與產業鏈分析、城鎮空間中的客觀和感知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等。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語言大數據與計算人文研究中心教授李斌以大模型與知識庫的聯動為例,詳細解析了大模型與人文社會科研數字智庫建設的可行性路徑,即大模型訓練基礎——領域語料庫、知識的精準來源——領域知識庫和鑑定主體——領域專家,缺一不可。

南京大學、萊科智能工程研究院執行院長何亮認為,用好大模型對智庫建設的促進作用,思想上要持续擁抱技術變革、重視數據驅動,戰略上要加強數據科研和AI領域的培訓、培養和吸引高水平複合型專業人才,應用上要發揮人的主導作用,數據上要建立專業數據標準,構建新型專業知識圖譜。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黃飈提出,數據驅動會帶來問題識別能力的擴展,趨勢預判能力的提升和知識整合能力的優化。未來,可從知識庫構建、數據驅動診斷、戰略引領、價值引導等角度入手,將智庫打造成為智庫成為一站式的知識服務平台,能夠根據用戶的具體需求,给予定製化、前瞻性的解決方案,並回歸價值關懷,確保技術方案與公共價值的協調。

自由發言環節,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研究員、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杜維超,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辦公室主任李潔,蘇北开展研究院辦公室主任仇桂且均對數據驅動新型智庫建設這一新趨勢新要求予以了一致認同,並就其中數字人才的培養、數據的切實可用、文化資源的數碼化和資產化、數智智庫建設的資金投入等問題做了探討。
本次沙龍活動由江蘇省哲學社會科研界聯合會、南京農業大學共同主辦,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江蘇省智庫研究與研讨中心、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資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聯合承辦,是2024年度第六場江蘇智庫沙龍活動。今年10月以來,江蘇智庫沙龍活動共計舉辦6場,主題涉及智庫研究範式、組織管理、評價激勵、成果轉化等,多維度探索江蘇智庫建設理論與實踐新路徑,有助于江蘇新型智庫建設質量的整體提升。劉西忠在會議總結中認為,今年的6場沙龍集中體現主題的前沿性、理論的系統性、案例的相關性、內容的辯證性、思維的融合性以及參與的廣泛性。

記者 笪穎
編輯:封顥
來源: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
原文連結:http://w.jschina.com.cn/share-webui/detail/s67698e6fe4b081b5d4ff39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