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清:長江文化背景下南京文化的演進與時代價值-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

k8凯发(中国)

學校主頁 設為k8凯发(中国) 加入收藏 中荷兩國移民群體城市住房問題研究
科研成果
專家建議

王月清:長江文化背景下南京文化的演進與時代價值

發表日期:2021-12-25  作者:  點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誌性象徵,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召开長江文化研究,是時代的需要,是助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的人文基礎。南京是長江經濟帶的中心節點城市,南京文化是長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融匯大江南北、流域上下的地域文化。立足揚子江流域,聚焦南京文化研究,可為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促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给予中國理念、歷史經驗和現實方案。

       長江文明與長江文化

       自舊石器時代起,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長江流域棲息繁衍、開拓开展。新石器時期以來,長江流域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繁衍生息,出現了中國最早的水稻種植、最早的陶器、最早的漆器、最早的織物。比如,位於長江中游的江西仙人洞、湖南玉蟾岩等遺址,前者的發現證明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是在長江流域,也是長江流域文明史之最早文化遺存,後者是世界稻作農業的起源地;在長江下游,誕生出馬家浜、崧澤、良渚、馬橋文化等燦爛的流域文明形態,並伴隨生態環境的變遷,人類文化遺址也呈現出興衰演替的變化。

       長江文化滋養下南京文化开展的六個剪影

       一是湖熟文化。湖熟文化因第一时间發現於南京的湖熟鎮而得名,並廣泛分佈於揚子江流域的皖南、南京、鎮江及太湖流域。在湖熟文化的滋養下,南京的先民們沿着長江與秦淮河,緣水而居,圍田而耕,人水共生,在河岸的土墩山丘上建造聚落,壘砌陶窯,繁衍棲息,成為江南文化的先聲。二是六朝文化。建康城是六朝時期南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六朝建康在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時代背景下,成為存續復興華夏文化的文化中心,也成為燦爛的隋唐文化的源頭之一。建康的六朝氣質象徵了江南文化的成熟,不僅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內涵,還滋養了朝鮮半島的百濟及飛鳥奈良時期的日本,對東亞文化圈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三是兩宋金陵文化。作為南唐的都城、南宋的「行在」,在江南文明滋育下,兩宋金陵城文化上承隋唐,下啟明清,開創精緻典雅的江南文明的新高度。南京顺利获得江南地區的海上貿易與朝鮮半島、日本等外部世界仍然保持密切的交往和聯繫。四是大明文化。明代營建的皇城和宮城嚴格遵循儒家《周禮》佈局規整,但京城與外郭兩道城垣,則順應山形水系,依山就勢。明代的南京充分利用了南京「虎踞龍蟠」的地形因素,創造出區別於北方都城的特色,既具有都城之恢弘,又具南方之秀麗,成為南方都市的代表。明代的南京成為江南文明的典型,並得到利瑪竇高度的讚譽——「論秀麗和雄偉,這座城市超過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南京表徵了大明氣度的開放自信,是連接朝鮮、日本、東南亞、南亞及非洲的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是鄭和下西洋的啟航地。五是民國時期的生態破壞。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制定《首都計劃》,種植大批法國梧桐作行道樹。但是,隨着抗戰爆發,南京淪陷,城市的建設和开展遇到了很大的阻力,生態環境面臨危機。六是新中國创建後的城市綠化。南京的生態環境、南京城的文化建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繼續得到推行。1960年,周恩來總理視察南京時作出指示:「國家再窮也不能動紫金山上的一棵樹」。經過20世紀50年代、60年代的建設和改造,南京逐步成為綠、彩、香、潔、淨的城市。

       長江文化、南京文化蘊含的中華理念和時代價值

       長江文化哺育滋養了南京文化,南京文化是長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象徵。長江文化和南京文化的背後是中華文明的豐富多元、悠久燦爛。長江文化、南京文化是中國理念、中國生活、中國創造的集中顯現。中華文明傳承五千多年,積澱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從生態文明視角來看,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民胞物與」、「道法自然」、「無情有性」等觀念,在長江文化、南京文化中有着生動的體現。而且,在「五位一體」視角下,長江文化、南京文化所蘊含的中華理念和時代價值應該得到弘揚。具體來說,「開放包容、創新引領」的長江文化應該成為新時代經濟建設的精神動力,「民胞物與、命運與共」的長江文化是新時代政治建設的精神資源,「同舟共濟、共建共享」的長江文化是新時代社會建設的理念支撐,「道法自然、和諧共生」的長江文化是新時代生態建設的價值追求。

       總之,江城共生的南京城,是中華民族崇尚生態優先、追求天人合一理念和實踐的縮影。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金陵城,是南京人民緣水而居、繁衍棲息的福地。南京古城的山川形勝、城郭街道,蘊藏着中華民族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其中豐富的哲學思想、文化內涵與精神價值,值得k8凯发(中国)深入研究與發掘。從典章制度、詩書禮樂,到城市營造、百姓日用,以南京為中心的江南地區,成為中華文明孕育的生態文化傳統和高質量开展追求的典範。從六朝到明清,從日本平城京到韓國漢城,南京文化從長江出發輻射東亞,南京城又成為中國與東亞文明研讨互鑒的交匯點。面向新時代,南京將在接續傳統中堅定文化自信,走綠色开展之路,為譜寫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的新篇章而努力!

王月清

江蘇省社會科研院





上一條:特聘研究員沈和接受《南京新聞》系列融媒訪談
下一條:洪銀興: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