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助于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是關係國家开展全局的重大戰略。2016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在重慶、武漢、南京主持召開長江經濟帶开展座談會,座談會的名稱從有助于、深入有助于演進到全面有助于,彰顯總書記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开展上「久久為功,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治國理政方略。2016年1月,在重慶,總書記要求,統籌各地改革开展、各項區際政策、各領域建設、各種資源要素,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創新驅動帶、協調开展帶;沿江省市要在思想認識上形成一條心,在實際行動中形成一盤棋,共同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研的黃金經濟帶。這次會議,確立了長江經濟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开展的戰略定位,形成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2018年4月,在武漢,總書記強調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开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开展和協同开展等關係,深刻理解實施區域協調开展戰略要義、完整準確落實區域協調开展戰略,完善省際協商合作機制,清理阻礙要素合理流動的地方性政策法規。2020年11月,在南京,總書記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系統謀劃新开展階段長江經濟帶「五新三主」的新戰略使命,其中就包括打造區域協調开展新樣板,要求加強協同聯動,有助于上中下游地區的互動協作,增強各項舉措的關聯性和耦合性。
2014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明確要求江蘇实行區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聯動大文章,加快蘇北地區开展,提高區域均衡开展水平。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過程中,要主動服務和支持上海發揮龍頭作用,加強同浙江的兩翼聯動,更好輻射和帶動安徽开展,加強同長江中上游地區協作配合,有助于長江經濟帶建設。2020年11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先後來到江蘇南通、揚州等地考察長江經濟帶建設情況,強調要貫徹新开展理念,轉變开展方式,優化开展思路,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开展的新路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可持續开展给予有力支撐,並賦予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光榮使命。總書記的系列重要指示,既為江蘇區域協調开展和現代化建設指明前進努力方向,又對江蘇參與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提出明確要求。為深入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2021年11月,省委書記吳政隆在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強調,更大力度推進全省區域協調开展,更高質量有助于長三角一體化开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开展、有助于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2022年3月,省有助于長江經濟帶开展領導小組會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相結合,持之以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定不移有助于長江經濟帶江蘇段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开展。
協調既是开展手段又是开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开展的標準和尺度。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重大戰略部署,有助于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需要牢記「國之大者」、抓好「千秋大計」,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多方聯動、內外協同,更加持续主動实行區域協調开展「一盤棋」這篇大文章的江蘇篇章。
一要增強戰略導向協同。把江蘇區域开展戰略,放在《長江經濟帶开展規劃綱要》確立「一軸、兩翼、三極、多點」开展新格局中謀劃。要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託,強化沿江綠色开展軸的引領帶動作用,着力有助于北翼滬蓉運輸通道壯大,增強腹地重要節點城市人口和產業集聚能力。從现在看,滬蓉高速公路江蘇段主要在長江南岸,隨着江蘇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推進,地區間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落差將逐漸縮小,特別是北沿江高鐵開工建設和通勤性過江通道加密,揚子江南北兩岸將逐步形成「高鐵環」「高速環」「快速幹線環」「城際環」,長江經濟帶下游北翼的重心也將由長江南岸拓展到長江兩岸。要以建設北沿江高鐵為契機,充分發揮南京江北新區、泰州和通州灣分別是長江經濟帶的創新支點、江蘇高質量开展中部支點城市、江蘇新的出海口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作用,將北沿江協同开展上升為省級層面的重大戰略,打造江蘇參與區域協調开展新優勢,進一步提升長江經濟帶下游和長三角北翼的能級,與打造長三角金南翼的浙江形成呼應之勢。
二要增強綠色低碳協同。堅持系統化思維,不僅要把生態優先、綠色开展作為沿江地區的开展要求,也要作為江蘇省域全境高質量开展的鮮明導向,把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作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軸,加大長江保護法落實執行力度,全面探索生態優先、綠色开展路子,實現底色相同、特色鮮明的高質量开展,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上走在前列。加強生態廊道和生態帶、生態圈建設,重點打造沿江、沿淮「兩橫」軸、沿運河、沿海「兩縱」軸,統籌推進淮河生態經濟帶、寧杭生態經濟帶和環太湖世界級生態湖區、環澱山湖綠色开展協同區等,顺利获得共商、共護、共建、共享,增強江蘇生態吸引力,塑造江蘇生態大品牌。
三要增強區域城市協同。按照政策精準化、措施精細化、協調機制化的要求,更高水平推進「1+3」重點功能區建設。更高質量有助于長三角一體化开展,着力提升揚子江城市群开展水平,努力把沿江地區打造成全省現代化建設先行帶、引領帶。增強南京、蘇州、徐州等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輻射帶動能力,促進沿淮區域與長江經濟帶聯動开展,培育建設南京、蘇錫常、徐州等現代化都市圈。充分借力加密過江通道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錫泰合作,加快常泰融合,規劃建設錫常泰都市圈,促進揚子江城市群和江蘇中部崛起,形成中心城市輻射都市圈、都市圈引領城市群、城市群帶動江蘇區域高質量开展的空間動力系統。
四要增強創新創造協同。把需求牽引和供給創造有機結合起來,創新完善南北开展幫扶合作機制,支持蘇南蘇中蘇北圍繞全產業鏈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協同开展。以G40高速公路沿線和江北新區、揚州、泰州、南通市區連線為重點開發區域,規劃打造北沿江先進制造業走廊,成為與G60科創走廊、G42高端智能製造走廊並行的長三角區域第三條走廊。圍繞科技創新,增強南京都市圈與合肥都市圈的聯動,更好地輻射和帶動周邊地區創新开展。
五要增強公共服務協同。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提高开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讓全省人民群眾共享高品質生活,在區域協調开展中推進共同富裕。深化省內南北結對幫扶合作,從產業幫扶向教育醫療、科教人才、健康養老等各領域拓展,有助于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相對均等、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努力把蘇北地區打造成全省新一輪高質量开展的重要增長極,加快形成南北優勢互補、高質量开展的區域經濟社會佈局。
六要增強政策機制協同。認真總結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开展示範區經驗,將政府間協商議價機制引入特別合作區和共建設園區,有助于經濟區與行政區適當分離改革,探索建立稅收分享和經濟統計分成制度,充分激發跨區域合作的生機活力。在打通行政區邊界有形「斷頭路」的同時,進一步打破思想認識、行政區劃、政策制度等各種無形的「斷頭路」,深化高質量一體化體制機制創新,加強戰略協同、政策協同、法治協同,形成有助于長江經濟帶高質量开展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