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开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其中,高質量开展的重要路徑之一就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報告強調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既勾勒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點,也指明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落在實體經濟上。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點方向,要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开展。
長江經濟帶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載體。長江經濟帶實體經濟發達,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顯著,戰略性新興產業开展迅速,交通基礎設施體系比較完善,中心城市地位獨特,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城市群效應,在國家經濟版圖中具有重要地位。長江經濟帶科教資源豐富,創新驅動开展具有優勢,數字經濟开展勢頭迅猛,「東數西算」潛力巨大。這些特點和條件,造就了長江經濟帶作為建設國家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載體。
因此,長江經濟帶必須將自身打造成一流的產業創新高地,為國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應有的貢獻。打造長江經濟帶產業創新高地必須要有主攻方向,把握好主要着力點。具體來講,應着重聚焦以下五個着力點,集中力量加以推進:
一是產業創新要從底層和基礎做起。關鍵核心技術絕大多數都是底層技術、基礎技術,「卡脖子」主要是卡在底層技術、基礎技術和通用技術上。實現產業創新必須要在涉及產業底層性、基礎性、通用性的關鍵技術上進行突破,整體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與產業鏈現代化。長江經濟帶應率先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有助于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开展,築牢產業關鍵技術的基礎底座。
二是推進長江經濟帶產業創新融合集群开展。融合集群是當代現代化產業的开展規律,尤其反映了基於高技術的新興產業之間相互融合滲透开展的新特徵。融合表現為新興產業間融合开展,不斷創造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集群表現為產業开展在空間上集聚的高效一面。打造長江經濟帶產業創新高地,要有助于產業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开展,同時加強產業之間的協同开展。
三是緊緊抓住數字經濟开展重大機遇。數字經濟將重塑國家和區域競爭的優勢,是區域產業創新开展的重大機遇。長江經濟帶數據生產能力強,應用場景極為豐富,更是「東數西算」國家戰略的主要實施區域,應努力成為國家數字經濟引領开展區。一方面要大力建設高水平的數字與網絡基礎設施,另一方面要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四是真正建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是科技創新的一條基本規律,我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缺失或不牢是創新面臨的最大短板,必須千方百計確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長江經濟帶實體經濟比重高,市場主體活躍,應努力在建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上為全國探新路。關鍵是要改革涉及創新的體制機制,包括改革人才制度、科技成果評價制度,優化創新資源配置,使創新資源適當向企業集中,建立良好的創新生態與環境。
五是在高水平開放中打造產業創新高地。當今世界,產業創新的一些前沿尖端成果往往聚合全人類智慧而成,還要看到,现在產業創新的核心資源和高端資源主要在國際上。因此,要打造一流的產業創新高地,突破尖端的產業核心技術,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善於吸納各方的創新要素,召开高水平的國際合作研讨。長江經濟帶應重點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匯聚全球產業創新要素,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創新高地。
(作者為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开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原文連結:http://xh.xhby.net/pc/layout/202301/10/node_14.html#content_115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