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完善耕地保護綜合治理體系-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
  • k8凯发(中国)

    學校主頁 設為k8凯发(中国) 加入收藏 中荷兩國移民群體城市住房問題研究
    科研成果
    專家建議

    姜海:完善耕地保護綜合治理體系

    發表日期:2025-04-15  作者:  點擊:[]

    提要

           在延續嚴格耕地保護總基調的基礎上,开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的耕地保護綜合治理體系,將進一步提升耕地保護實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在項目選址、工程設計、工程施工等事前環節強化農民參與,面向耕地種植經營管理實際因地制宜召开工作,改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實用性

           我國多樣的自然地理和悠久的農耕文明,孕育了以雲南哈尼梯田、廣西龍脊梯田、貴州加榜梯田、江西江嶺梯田等為代表的特色耕地資源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環境更加複雜嚴峻,我國經濟社會开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和外部風險增多。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而耕地是國家糧食安全和鄉村全面振興的根基。耕地保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具有重要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經濟大省在落實國家重大开展戰略上應有更大的擔當。要在堅守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確保南水北調水源安全等方面盡職盡責。

           深入分析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相關部署安排可以看到,在延續嚴格耕地保護總基調的基礎上,开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的耕地保護綜合治理體系,將進一步提升耕地保護實效、築牢糧食安全根基。

    在耕地總量管控的基礎上強化質量保護

           在堅決遏制破壞耕地違法行為、強化耕地總量管控的基礎上,強化耕地質量保護。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單產處於世界較高水平,而根據土地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進一步提高糧食單產品質不僅要加大良種良法攻關推廣力度,也需要在耕地質量建設上下功夫,做到「藏糧於技」「藏糧於地」協同推進。

           為此,有必要完善補充耕地質量評價和驗收標準,為解決「佔優補劣」「占水田補旱地」等問題给予管理標準支撐,更加嚴格地實現耕地數量質量「雙平衡」。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加快有助于農業佈局優化,穩步提升耕地質量,全面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重要手段。針對審計等監督檢查發現問題,既要求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質量全流程監管,又支持農民全過程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此外,加強相關工程項目的群眾監督,在項目選址、工程設計、工程施工等事前環節強化農民參與,有利於面向耕地種植經營管理實際因地制宜召开工作。

    分類有序推進耕地「非糧化」整改

           作為近年國家深化耕地保護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耕地「非糧化」管控需要合理平衡和妥善處理耕地用途管制與農民、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等生產決策和經濟利益的關係。聚焦農作物種植生產活動對耕地耕作層與糧食產能的現實或潛在影響,有利於提升耕地「非糧化」管控的可行性和精準度。例如,對於如種植花卉、桑、果樹、小苗木、中草藥等可能損害耕地耕作層並影響長期糧食產能的生產行為,應基於目錄(清單)加以引導管控;對於那些不破壞耕地耕作層且符合大食物觀的非糧食作物,主要顺利获得調整種糧補貼和地力補貼等進行激勵引導。

           基於此,分類有序实行耕地「非糧化」整改,要結合產業开展實際、作物生長周期等設置必要的過渡期,引導基層實事求是、規範有序地推進耕地佔補平衡管理。

    加強傳統梯田特色耕地資源保護

           我國多樣的自然地理和悠久的農耕文明,孕育了以雲南哈尼梯田、廣西龍脊梯田、貴州加榜梯田、江西江嶺梯田等為代表的特色耕地資源。這些耕地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生產、生態景觀、文化教育等功能價值,是展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智慧」的鮮活窗口,也是地方培育和开展農村新質生產力、有助于鄉村全面振興的寶貴資源。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加強傳統梯田保護」,表明隨着中國式現代化深入推進,我國耕地保護理念和實踐不斷創新开展,正在加快邁向更加完整的耕地數量、質量、生態和景觀文化綜合保護階段。


    (作者單位: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

    原文連結:http://www.iziran.net/h5/news.html?id=5386921





    下一條:朱冬亮:拋荒地復墾治理:基於城鄉融合开展的思考—--閩西北J縣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