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鴻飛、郭傑、陳振、易家林、歐名豪:耦合「潛力 - 適宜性」的生態產品分區方法及治理路徑-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

    k8凯发(中国)

    歡迎訪問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
    學校主頁 設為k8凯发(中国) 加入收藏 中荷兩國移民群體城市住房問題研究
    期刊論文
    期刊論文

    何鴻飛、郭傑、陳振、易家林、歐名豪:耦合「潛力 - 適宜性」的生態產品分區方法及治理路徑

    發表日期:2024-10-17  作者:  點擊:[]

           提   要: 探索基於區域資源稟賦、地域功能適宜性及現實政策條件的生態產品分區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空間开展指引。 文中以宿遷市為例,基於地域系統理論「要素 - 功能」分析範式,引入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規則和政策條件雙重約束,建立了耦合「開發潛力 - 佈局適宜性」的生態產品分區理論框架,採用雙變量局部空間自相關與耦合協調模型劃分了生態產品開發、拓展、保育分區類型,明確差異化生態產品開發策略。 結果顯示:宿遷市生態產品高潛力區面積 603. 31km2、中等潛力區面積 1752. 19km2、低潛力區面積 6168. 48km2,分別佔國土總面積的 7. 07% 、20. 56% 和 72. 37% ;生態產品適宜區面積 2432. 15km2、中等適宜區面積 2666. 87km2、不適宜區面積 2432. 15km2,分別佔國土總面積的 28. 56% 、31. 32% 和 40. 12% 。 以鄉鎮為單元,劃分生態產品優先開發利用區 52 個、適度拓展區 28 個、保育培育區 38 個,耦合「潛力 - 適宜性」的生態產品分區對生態資源權益交易、梯度化生態產業體系塑造等制度設計给予了方法支撐。

           關鍵詞: 生態產品;空間分區;適宜性評價;生態系統





    上一條:馬賢磊、郭儀鳳、金鉑皓:從「合作社+公司」到合作社辦公司:組織模式轉變如何促進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下一條:楊潤慈、藍菁、全嬌嬌、石曉平:農資經銷商用量信息供給與農戶化肥減量——基於蘇贛遼三省微觀數據的實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