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賢磊、郭儀鳳、金鉑皓:從「合作社+公司」到合作社辦公司:組織模式轉變如何促進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

k8凯发(中国)

歡迎訪問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
學校主頁 設為k8凯发(中国) 加入收藏 中荷兩國移民群體城市住房問題研究
期刊論文
期刊論文

馬賢磊、郭儀鳳、金鉑皓:從「合作社+公司」到合作社辦公司:組織模式轉變如何促進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發表日期:2024-10-22  作者:  點擊:[]

       摘  要:本文運用交易成本理論,結合案例分析,揭示組織模式從「合作社+公司」到合作社辦公司的轉變促進農業生態產品價值持續實現的內在機理。研究發現: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需要完成資源整合、生態溢價、收益共享和生態反哺四項核心任務,但是,由於高資產專用性、高行為不確定性、要素貢獻難以衡量和剩餘產權分配困難等,價值實現過程面臨高昂的交易成本。高交易成本限制了「合作社+公司」模式的運行績效,進而催生了合作社辦公司模式。合作社辦公司這一模式既能顺利获得轉變契約關係,提升縱向一體化,整合農業生態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形创建體經營模式,又能重新協調勞資關係,實現企業家和員工共同佔有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提升農民收益。研究案例把合作社組織模式與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相結合,能為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给予新的思路。

       關鍵詞:農業生態產品 價值實現 組織模式 農民專業合作社





上一條:曲福田、郭恩澤、馬賢磊:我國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的演進邏輯與路徑優化
下一條:何鴻飛、郭傑、陳振、易家林、歐名豪:耦合「潛力 - 適宜性」的生態產品分區方法及治理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