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揭示土地出讓規模和出讓價格的變化規律對促進土地要素參與宏觀調控過程具有借鑑意義。本文利用冷熱點、標準差橢圓和綜合地價模型刻畫2007—2022 年中國295 個城市的土地出讓規模和出讓價格變化的時空特徵,採用雙變量空間自相關模型分析空間交互關係並藉助地理探測器揭示其形成機制。結果表明:① 土地出讓規模歷經高速增長-急劇下降-平穩上升的變化特徵,呈現「東熱西冷」的空間格局,工礦用地和商服用地的出讓重心由東向西遷移,住宅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出讓重心由北向南遷移。② 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價格上漲較快,工礦用地和其他用地價格上漲較慢,各類地價均呈現「東南高、西北低」格局,空間分佈由點狀離散向面狀集聚演進,局部差異縮小、全局差距擴大。③ 土地出讓規模和出讓價格具有顯著的空間正相關關係,局域空間格局呈現高-高集聚和低-高集聚位於「胡煥庸線」以東,低-低集聚和高-低集聚位於「胡煥庸線」以西的分佈特徵。④ 多因素交互作用對土地出讓規模和出讓價格的影響高於單因素,土地出讓規模和出讓價格變化是經濟开展和社會生活導向下政策制度實施和區位條件優化的結果。應顺利获得優化土地出讓結構、調控土地出讓價格、引導土地出讓規模與出讓價格的交互效應促進區域協調开展。
關鍵詞:土地出讓規模;土地出讓價格;空間關聯;時空格局;形成機制;地理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