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貫成:釋放宅基地制度改革紅利 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


k8凯发(中国)

學校主頁 設為k8凯发(中国) 加入收藏 中荷兩國移民群體城市住房問題研究
科研成果
專家建議

郭貫成:釋放宅基地制度改革紅利 促進農民共同富裕

發表日期:2023-05-12  作者:  點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當前,實現共同富裕的短板主要在農村。農村宅基地及農房作為農民最重要的生活資料和固定資產,沒有隨着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為農民帶來更多的增值收益。農民共同富裕呼喚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近年來,江蘇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為農民共同富裕给予了就業、用地和資金等方面的紅利。筆者最近對江蘇6個國家級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和10個涉農縣(市、區)103個村(社區)的1008戶農戶進行了調查,對江蘇進一步釋放宅基地制度改革紅利、促進農民共同富裕面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對策建議。

一、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為農民共同富裕帶來三大紅利

1.宅基地制度改革為農民共同富裕给予就業紅利

       顺利获得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放活宅基地使用權、盤活閒置宅基地及農房,有利於城市資源進入鄉村、建設鄉村,為市民下鄉創業、返鄉人員回鄉創業創造機會;有助於开展符合鄉村特點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創意辦公、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以及農產品冷鏈、初加工、倉儲等一二三產業融合开展項目,顺利获得鄉村產業开展為農民就業和增收给予了有力支撐,促進共同富裕。江蘇溧陽市慶豐村對退出的宅基地及農房顺利获得藝術化方式加以改造,把空房子變為稻田書齋、風吹稻花民宿和「炒米高」咖啡館;把舊房子做成「慶豐包子鋪」、「三五斗」米倉和米酒工坊,並對外召开招商,吸引各類人才下鄉「二次創業」,2021年吸引遊客36余萬人次,帶動村集體增加經營性收入128余萬元;牛馬塘村村民以宅基地和農房入股,在獲取1.8萬元/年的保底收益分紅的同時,每年享受75/平方米的房屋租金收益,每戶年均增收3.7萬餘元。泗陽縣穿城鎮顏圩村利用財政涉農資金,在退出宅基地上自建「家門口就業」標準化廠房3000 平方米,對外出租用於菊花烘乾、肥皂加工等「三來一加」項目,村集體取得租金9.4 萬元/年,吸納留守勞動力就近就業40餘人。

2.宅基地制度改革為農民共同富裕给予用地紅利

       在耕地保護紅線和建設用地總量管控背景下,顺利获得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流轉、自願有償退出等,滿足本地農民建房、鄉村產業开展、農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用地需求;探索宅基地退出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有效銜接,進一步提高宅基地的資產價值,為農民增收創造有利條件。同時,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還可以為村集體帶來收益,有助於开展集體經濟、公共事業,實現集體成員的共同富裕。江蘇沛縣在宅基地制度改革中不斷健全農民建房新增建設用地規劃和計劃指標保障機制,2021年農民住宅用地需求1538畝,落實1661畝;將宅改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進行統籌,2021年完成入市掛牌交易地塊171623.75畝。

3.宅基地制度改革為農民共同富裕给予資金紅利

       顺利获得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對宅基地確權賦能,賦予宅基地獨立的價值和獨立承擔責任的能力,農民和集體可以顺利获得對宅基地及農房進行抵押貸款融資,讓農民、集體有更充足的資本進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助力實現共同富裕。江蘇武進何墅村探索召开宅基地建房按揭貸款試點,江南農村商業銀行根據農戶建房實際資金需求,為農民自建區量身定製金融服務產品,在全市首推「江南鄉村安居貸」,貸款額度最高為房屋建造總價或評估價的70%,貸款期限最長10年,貸款利率4.95%,宅改試點期內區財政對農戶進行1%貼息補助;2021年,江南農村商業銀行已向42戶有貸款需求的農戶發放貸款資金1763萬元。崑山持續推進農村建房貸款,支持農民翻建農房,改善住房條件,2022年共發放農民建房貸款498筆,累計貸款金額達到1.6億元。

二、釋放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紅利亟待破解三個難題

       江蘇顺利获得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的實踐探索,有力地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增加了農民財產性收入,縮小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但是實踐中仍有三個難題亟待解決。

1.宅基地所有者權益沒有得到應有體現

       農村宅基地存在所有權主體虛化的問題,調查發現,江蘇54%的受訪農戶認為宅基地歸自家所有,有不少農戶將宅基地私下流轉、交易,產生的收益全部佔為己有。長期以來,宅基地所有權包括的權利內涵不明確,農民集體缺乏最能體現所有權價值的收益權和處分權,主要原因是相關制度安排中限制了農村土地所有權主體的處分權,這既與農民集體所有權主體的虛化有關,也與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安排上對所有權主體權能的弱化有關。

2.宅基地資格權認定與登記存在障礙

       伴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而衍生出集體股份制企業等新的集體經濟組織形態,給集體成員資格的認定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戶籍制度改革背景下,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的性質劃分取消,婚嫁、就學、參軍等原因帶來的遷徙和變動十分頻繁,無論是新遷入的還是已遷出的集體成員都想主張宅基地資格權,而现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模糊不清,成員資格認定在法律上沒有明確,即使形成了一些指導性文件,但在具體界定時,往往出於現實合理或「人情」因素,會出現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宅基地資格權的情況。問卷調查發現,僅有40戶受訪農戶取得不動產統一權證。

3.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範圍偏窄,流轉機制不健全

       共同富裕要求顺利获得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擴大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範圍。但受法律限制,现在宅基地流轉範圍限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市場容量非常有限,造成宅基地流轉活力不足。此外,宅基地(農房)流轉交易市場尚不健全,宅基地地價體系和評估標準缺失、市場中介服務缺位,缺乏信息發佈平台和渠道,誠信履約機制缺乏,導致經營業主與農戶之間的合同簽訂、履約不規範,矛盾糾紛調解難。調查發現,只有約5%的受訪對象有宅基地流轉行為,主要發生在蘇南地區。

三、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建議

       順應共同富裕的要求,需要進一步釋放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紅利,不斷豐富和完善宅基地權能體系和實現形式,為建立依法取得、節約利用、權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有序、管理規範的農村宅基地制度给予實踐經驗。

1.完善宅基地集體所有權行使機制

       擴大宅基地與農房統一登記發證範圍,明確宅基地的所有權主體和權利內涵。結合「三調」成果,全面召开宅基地、農房統一不動產權證書頒發登記工作。顺利获得產權登記,保障宅基地的用益物權,賦予宅基地上的房屋具有抵押、擔保、流轉等權能,使換證後的農房與城市住房一樣平等享有相同的財產權利。宅基地「三權分置」實施過程中應充分體現所有者的權益,宅基地資格權的界定以及宅基地的申請、分配、回收應由所有者來實施,超標宅基地的有償使用費以及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產生的收益也應體現所有者的權益。

2.探索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多元化保障機制

       保障農戶宅基地資格權,第一时间需要明確認定標準,具體的認定程序可由鄉鎮監督各村集體完成。資格權的內涵不僅包括取得宅基地的權利,還包括使用權、流轉權、收益權等內容,體現農戶宅基地的財產價值。因地因時制宜,分類施策,探索農戶宅基地資格權多元化實現方式。在人多地少、城鎮化水平高的經濟發達地區,探索集中統建、多戶聯建等保障方式;在城鎮開發邊界內,探索顺利获得建設農民公寓、農民住宅小區等方式,保障農民住房需求;在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城鎮開發邊界外的傳統農區,可以沿用「一戶一宅、限定面積」的分配宅基地建房方式,也可以顺利获得改建、翻建、提高容積率的方式改善住房條件。

3.健全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機制

       應允許各地結合實際,採取差別化辦法,在確保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1)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郊區,重點顺利获得宅基地使用權租賃、作價入股、抵押等方式开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農戶和集體的收入。(2)在經濟欠發達的傳統農區或農村腹地,顺利获得宅基地整理復墾、置換、退出等方式,與村莊佈局重構、增存掛鈎等相結合,增加農民收入。(3)在有旅遊資源的地區,則顺利获得宅基地使用權租賃、入股、退出等方式,重點开展鄉村旅遊、民宿、文化創意等產業。此外,需要逐步放寬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範圍,激發宅基地流轉活力,提高農民宅基地流轉收益。加快建立農村宅基地基準地價體系,依託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運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組織供求雙方進行信息發佈、流轉交易、交易鑑證、合同簽署,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土地流轉交易市場。

4.建立部門聯動機制

       加強部門信息共享,建立聯動機制。自然資源部門要加快实行房地一體不動產登記發證工作,與農業農村部門共同研究提出閒置宅基地盤活利用政策,明確宅基地流轉方式、期限、費用及土地使用性質等內容,在有條件的地方召开宅基地有償使用和自願有償退出試點;農業農村、自然資源部門聯合研究集體土地所有權的落實機制,明確宅基地資格權的認定主體、認定標準、保障措施和收回情形,明確集體經濟組織按照一定比例分享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收益;金融部門加大支持力度,研究制定鼓勵地方金融组织召开宅基地抵押、擔保融資政策,建立農村住房(宅基地)抵押貸款機制和風險補償機制。


原文連結:http://mp.weixin.qq.com/s/5fvFJQXLllzdNXeVNaChWg





上一條:石敏俊:加強人造資本和人力資本投入, 強調三類資本有機結合
下一條:路璐、王何芮 :運河知識丨明代運河上的巡河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