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敏俊:加強人造資本和人力資本投入, 強調三類資本有機結合-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

k8凯发(中国)

學校主頁 設為k8凯发(中国) 加入收藏 中荷兩國移民群體城市住房問題研究
科研成果
專家建議

石敏俊:加強人造資本和人力資本投入, 強調三類資本有機結合

發表日期:2023-06-15  作者:  點擊:[]

        浙江大學城市开展與低碳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石敏俊

       【核心觀點】顺利获得對自然資本、人造資本、人力資本三者關係學理上的梳理,加強人造資本和人力資本投入,強調三類資本的有機結合,可以有力支撐可持續开展的相關政策制定,提高政策的可複製與可操作性,使政策實踐走得更遠。

       中國經濟時報:綠色开展,特別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實踐。其中廣泛涉及到自然資本、人造資本及人力資本的配置問題。如何理解三者之間的關係?

       石敏俊:「自然資本、人造資本與人力資本的關係」是可持續开展經濟學研究中重要的理論問題之一。對於人造資本和自然資本的關係,可持續开展理論的兩大流派,即強可持續性與弱可持續性理論的理解是不同的。強可持續性理論認為,自然資本和人造資本是不可替代的,關鍵自然資本的損失不能用人造資本來替代,應當保持關鍵自然資本的存量不減少、功能不降低。但弱可持續性理論認為,自然資本減少可以用人造資本的累積去彌補或替代,自然資本和人造資本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弱可持續性理念紮根於新古典經濟學思想,以索洛-哈特維克的研究為代表,認為自然資本和人造資本之間具有可替代性。只要自然資本和人造資本的總量不減少,自然界向人類社會给予服務流量的能力就不會降低。顺利获得技術進步和知識創新,可以克服自然資本減少導致的增長極限。由此提出了弱可持續性的度量準則和方法,其中最著名的是哈特維克準則,要求保持淨儲蓄或淨投資大於等於零。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一些不同的測度方法或指標,比如綠色GDP、綠色國民儲蓄和包容性財富指數等。

       不同於此,強可持續性理論則認為,自然資本是不可替代的。強可持續性強調自然界和生態系統的極限性,重視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物理制約,強調經濟社會开展不得超越資源環境承載力。強可持續性理論認為,關鍵自然資本的損失不能用人造資本替代,應當保持關鍵自然資本的存量不減少、功能不降低。強可持續性理論的度量方法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強調關鍵自然資本存量的保護,採用物理數量指標,對關鍵自然資本存量進行測度,包括資源環境承載力、生態足跡、行星邊界等方法。二是強調生態系統對人類社會的服務功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將自然資本的生態服務功能轉化為生態服務價值進行測度,提出了生態服務價值、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等方法。

       綠色开展,特別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實踐。其中也涉及到自然資本、人造資本與人力資本的關係。綠色开展既要綠色,又要开展,綠色开展的實現路徑包括經濟綠色化和綠色經濟化。經濟綠色化要求減輕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負荷,改善環境可持續性,使得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負荷實現脫鈎。綠色經濟化要使綠色生態成為產品附加價值的組成部分,讓綠色开展有利可圖,生態優勢能夠轉化為經濟優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然而,純天然、原生態的自然資本並不能實現消費者福利的改善。只有自然資本、人造資本、人力資本三要素的有機結合,才能起到改善消費者福利的效果,使生態產品價值在市場上得到認可和接受。具有生態優勢的區域,更應重視人造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投入,提升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能力。

       自然資本與人造資本兩者關係的政策涵義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經濟綠色化方面。由於人造資本不能替代自然資本的減少,因此要遵循強可持續性理念,加強自然資本保護,確保關鍵自然資本的存量不減少、功能不減弱,經濟活動不得超越自然承載力,實現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脫鈎,改善環境可持續性。與此同時,人造資本可以促進自然資本保護,加強人造資本和人力資本投入,可以克服自然資本減少帶來的影響。二是綠色經濟化方面。自然資本和人造資本不僅是可以替代的,而且是互補關係。基於弱可持續性理念,加強人造資本和人力資本投入,強調自然資本與人造資本、人力資本的有機結合,有助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將原生態的自然資本轉化為經濟優勢,使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

       顺利获得對自然資本、人造資本、人力資本三者關係學理上的梳理,對於可持續开展相關政策的制定可以起到有力的支撐作用,提高政策實踐的可複製性、可操作性,從而使得政策實踐走得更遠。


原文連結:http://mp.weixin.qq.com/s/__4W--vRAwup1dWUtWKI_A







上一條:潘家華:從局域優化到整體和諧的可持續开展經濟
下一條:郭貫成:釋放宅基地制度改革紅利 促進農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