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審計大學副校長、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研究員姜海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加快土地制度創新,用好存量建設用地。
「過去十年,全國建設用地總量的變化與經濟增長、人口城鎮化的开展總體相適應,綜合效益得到明顯提升。同時,由於制度供給滯後、交易成本高昂,政府管理與社會投入不足,大量城鄉存量建設用地處於『沉睡』『半沉睡』狀態,成為高質量开展的窪地。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开展理念,加快構建政府管控有力、市場配置有效、收益公平共享的土地治理格局,促進存量建設用地『甦醒』『再生』,打造經濟开展和內循環的新引擎。」姜海說。
他建議,一要優化土地制度創新的重點。以有助于全域高質量开展為導向,強化制度頂層設計,優先有助于與城鄉存量建設用地相關的產權保護、規劃引導、市場交易、收益分配等改革。二要理順政府與市場的土地關係。除了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政府還需在培育市場主體、建設市場平台等方面持续作為,實現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協同發力。三要凝聚土地收益分配社會共識。存量建設用地開發的主體類型多、利益關係複雜、交易成本高昂是重要制約因素。應在堅守土地公有制不改變、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基礎上,加強價值觀引領,增強土地收益分配的目標、程序和結果共識,優化存量建設用地開發的社會環境。
原文連結:http://www.cet.com.cn/wzsy/ycxw/33979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