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貴陽: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

    k8凯发(中国)

    學校主頁 設為k8凯发(中国) 加入收藏 中荷兩國移民群體城市住房問題研究
    科研成果
    專家建議

    莊貴陽: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

    發表日期:2024-09-09  作者:  點擊:[]

    編者按

           823-25日,由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中國社會科研院農村开展研究所共同主辦,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資源環境與开展研究院承辦,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社會科研院生態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協辦的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2024年學術年會在南京舉行。會議圍繞「生態經濟學研究中的思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碳排放雙控轉型新機制」「新質生產力有助于綠色低碳高質量开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生態內涵」「構建大生態經濟學體系」「綠色生產力」等12個專題展開深入探討。本期編髮中國社會科研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莊貴陽的《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


    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莊貴陽

    中國社會科研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為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提出要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本報告從三個方面對這一文件精神進行深入解讀,包括能耗雙控與碳排放雙控政策演變、「十四五」節能降碳形勢與挑戰和雙控新機制激發綠色新質生產力的作用機制。

           (一)能耗雙控與碳排放雙控政策演變

           能耗雙控和碳排放雙控分別針對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進行總量和強度控制。兩者均能節約資源,提升效率,但總量控制會對經濟增長造成一定影響,強度控制指標越接近理論值行動成本會越高。因此,從「十一五」開始,國家不斷強調並採取措施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制度。建立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轉型新機制有利於科研精準召开評價考核,樹立鼓勵可再生能源开展、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的鮮明導向;有利於促進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研發應用,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有利於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展現我國持续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二)「十四五」節能降碳形勢與挑戰

           我國「十四五」時期節能降碳仍然面臨嚴峻形勢。「十四五」前3年,能源消費總量增長超過預期,能源強度下降低於預期,煤炭消費出現反彈,能源消費彈性係數明顯攀升,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依然存在。因此,今年5月份國家發改委出台2024-2025年節能降碳工作方案,旨在對能耗雙控和碳排放雙控進行戰略部署,一以貫之堅持節約優先方針,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強化碳排放強度管理,分領域分行業實施節能降碳專項行動,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实行節能降碳工作,更好發揮節能降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落實上述節能減碳行動需綠色生產力作為支撐。碳排放雙控制度建設要求到2025年之前,進一步夯實這些基礎能力的建設,包括計量、統計、監測等,為「十五五」時期在全國範圍實施碳排放雙控奠定基礎。「十五五」時期,實施以強度控制為主、總量控制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2030年碳達峰後,實施總量控制為主,強度控制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具體可進一步落實到國家、地方、行業、企業、項目和產品六個層面工作安排。

           (三)雙控新機制激發綠色新質生產力

           碳排放雙控制度激發綠色新質生產力。將能耗強度降低替換為碳排放強度降低作為主要約束性指標,將有助於提高各類市場主體在降碳擴綠增長創新方面的主動性,極大釋放能源要素效能,實現用高質量的能源要素支撐新質生產力开展。與此同時,降碳引領減污為高質量生活賦能。根據清華大學研究成果,如果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PM2.5濃度將顯著下降。因此,「雙碳」目標會形成穩定且高水平的空氣質素和健康效果。

           新質生產力就是綠色生產力,具有先進性、優良性、前沿性和可持續性。綠色生產力开展關鍵在於能源疊代,需要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機遇。现在我國綠色能源產業全球領先。產業开展方面,「新三樣」行業出口蓬勃开展,不僅帶動經濟增長,而且培育新生產力,促進經濟良好开展。技術更新方面,光伏、陸上風電平準化度電成本已低於煤電標杆成本,對新質生產力貢獻巨大。投資規模方面,中國的清潔能源投資規模遠超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在持续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導向下开展節能降碳和新質生產力,一方面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總體原則:化石能源有序退出是碳中和基本內核;持续謀劃「雙碳」時間表和路線圖,持续創造必要相關條件,統籌兼顧經濟开展和安全;堅持「先立後破」,保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成為主體能源,依次有序替代現有化石能源存量。另一方面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調控機制:碳市場設計需逐步從強度控制過渡到總量控制;逐步擴大行業覆蓋範圍,探索配額有償分配機制,加快健全完善綠證交易市場;逐步引入有償配額分配機制,推進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完善碳定價機制;加強綠證交易與能耗雙控、碳排放雙控政策的有效銜接。

           「雙碳」目標是引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路徑。中國「雙碳」目標並非是先污染後治理髮展飽和式自然減碳,而是探索生態保護中开展的政策驅動式減碳,是一種新的开展模式探索。碳達峰碳中和不是單純的技術進步和能源結構調整問題,是高質量开展導向的多目標協同(高水平保護、高水平安全、高質量开展),必須在生態文明整體佈局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原文連結:http://mp.weixin.qq.com/s/5odnLNx6P0Gzi1ObvMiKyQ




    上一條:趙敏娟:農業生態產品富民的作用機理、實施困境與政策選擇
    下一條:李周:生態經濟學研究中的思考